中药标本馆
 
 首页 | 概况 | 馆藏珍品 | 中成药一览 | 参考书目 | 精品课程 | 经典古籍 | 历代名家 | 科普教育 |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参考书目>>正文
 

 

伤寒论选读

  

《伤寒论选读》目录

总论 
一、《伤寒论》学术地位、形成与发展 
(一)《伤寒论》学术地位 
(二)《伤寒论》作者及成书背景 
(三)《伤寒论》流传与发展 
二、《伤寒论》学术渊源与成就 
(一)汉代医学传承与《伤寒杂病论》 
的奠基 
(二)《伤寒论》的学术渊源 
(三)《伤寒论》的学术成就 
三、伤寒的含义及六经病的传变 
(一)伤寒的含义 
(二)六经病传变 
四、《伤寒论》辨证体系 
(一)六经、六经病与六经辨证 
(二)六经辨证基本内容 
(三)六经辨证与其他辨证方法关系 
1.
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关系 
2.
六经辨证与脏腑经络辨证的关系 
五、《伤寒论》的临证思维 
(一)《伤寒论》健康观、疾病观与治疗观 
(二)《伤寒论》辨证思维 
1.
辨病求本,本在阴阳 
2.
病证结合,辨证析机 
3.
四诊合参,动态分析 
4.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5.
同中见异,异中求同 
6.
以常衡变,知常达变 
7.
重视主症,区别对待 
8.
掌握规律,见微知著 
(三)《伤寒论》治则治法 
1.
六经病证基本治则 
2.
《伤寒论》中的治疗方法 
六、经方及其临床应用 
(一)经方概念 
(二)经方现代拓展应用原则 
1.
熟谙经旨,打牢基础 
2.
病证结合,适应需求 
3.
紧扣病机,抓住关键 
4.
科学评价,有利交流 
5.
掌握规律,有的放矢 
(三)经方现代拓展应用途径与方法 
1.
方证相应,吻合因机症治 
2.
方症相应,重在有效组合 
3.
谨守病机,不拘症状变化 
4.
旁参各家,贵在灵活变通 
5.
潜心原文,妙在获取新知 
6.
合用经方,师从仲景妙法 
7.
合用时方,化裁更为广博 
8.
总结归纳,明晰化裁诸法 
9.
明晰方元,变化无穷无尽 
10.
但师其法,不拘具体方剂 
七、学习《伤寒论》的方法 
1.
认清性质,明确目的 
2.
提纲挈领,掌握全局 
3.
熟读原文,明辨本意 
4.
前后联系,明经解要 
5.
参考名家,加深理解 
6.
结合临床,学以致用 
各论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太阳病辨证纲要 
一、太阳病提纲 
二、太阳病分类 
三、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 
四、辨太阳病传变与否 
第二节太阳病本证 
一、太阳病经证 
(一)中风表虚证 
1.
桂枝汤证 
2.
桂枝汤禁例 
3.
兼证 
1)桂枝加葛根汤证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3)桂枝加附子汤证 
4)桂枝去芍药汤证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6)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 
三两新加汤证 
(二)伤寒表实证 
1.
麻黄汤证 
2.
麻黄汤禁例 
3.
兼证 
1)葛根汤证 
2)葛根汤证与葛根加半夏汤证 
3)大青龙汤证 
4)小青龙汤证 
(三)表郁轻证 
1.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2.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3.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二、太阳病腑证 
(一)蓄水证 
附:茯苓甘草汤证 
(二)太阳蓄血证 
1.
桃核承气汤证 
2.
抵当汤证 
3.
抵当丸证 
第三节太阳病变证 
一、变证治则及辨证要点 
(一)变证治则 
(二)辨寒热真假 
(三)辨虚证实证 
(四)辨汗下先后 
(五)辨标本缓急 
二、证候分类 
(一)热证 
1.
栀子豉汤类证 
1)栀子豉汤证、栀子甘草豉汤证、栀子生姜豉汤证 
2)栀子厚朴汤证 
3)栀子干姜汤证 
4)栀子汤禁例 
2.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3.
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二)虚证 
1.
心阳虚证 
1)桂枝甘草汤证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4)桂枝加桂汤证 
2.
阳虚兼水气证 
1)茯芩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2)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3)桂枝去桂加茯芩白术汤证 
3
脾虚证 
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2)小建中汤证 
3)桂枝人参汤证 
4.
肾阳虚证 
1)干姜附子汤证 
2)茯芩四逆汤证 
3)真武汤证 
5.
阴阳两虚证 
1)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 
2)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3)炙甘草汤证 
(三)结胸证 
1.
结胸辨证 
2.
热实结胸证 
1)大陷胸汤证 
2)大陷胸丸证 
3)小陷胸汤证 
3.
寒实结胸证 
4.
结胸证治禁与预后 
(四)脏结证 
1.
脏结辨证 
2.
脏结证治禁及危候 
(五)痞证 
1.
痞证的成因及证候特点 
2.
热痞证 
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2)附子泻心汤证 
3.
寒热错杂痞证 
1)半夏泻心汤证 
2)生姜泻心汤证 
3)甘草泻心汤证 
4.
痞证类似证 
1)旋覆代槠汤证 
2)五苓散证 
3)痞证误下后下利的辨治 
(六)上热下寒证 
(七)火逆证 
(八)欲愈候 
第四节太阳病类似证 
一、十枣汤证 
二、瓜蒂散证 
第五节太阳病欲解时 
附:备考原文 
第二章辨阳明瘸脉证并治 
第一节阳明病辨证纲要 
一、阳明病提纲 
二、阳明病病因病机 
三、阳明病脉证 
第二节阳明病本证 
一、阳明病热证 
(一)栀子豉汤证 
(二)白虎汤证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四)猪苓汤证 
二、阳明病实证 
(一)承气汤证 
1.
调胃承气汤证 
2.
小承气汤证 
3.
大承气汤证 
(二)润导法证 
1.
麻子仁丸证 
2.
蜜煎导法及猪胆汁导法证 
(三)下法辨证 
(四)下法禁例 
三、阳明病寒证、虚证 
(一)辨阳明中风、中寒 
(二)阳明中寒的病机与辨证 
(三)吴茱萸汤证 
(四)阳明正虚无汗身痒证 
第三节阳明病变证 
一、发黄证 
(一)湿热发黄证 
1.
茵陈蒿汤证 
2.
栀子柏皮汤证 
3.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二)寒湿发黄证 
(三)被火发黄 
二、血热证 
(一)衄血证 
(二)下血证 
(三)蓄血证 
第四节阳明病预后 
第五节阳明病欲解时 
附:备考原文 
第三章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少阳病辨证纲要 
一、少阳病提纲 
二、少阳病治禁 
第二节少阳病本证 
一、小柴胡汤证 
二、小柴胡汤禁例 
第三节少阳病兼变证 
一、少阳病变证治则 
二、柴胡桂枝汤证 
三、大柴胡汤证 
四、柴胡加芒硝汤证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七、黄芩汤证与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八、太阳少阳并病刺法 
第四节少阳病传变与预后 
第五节少阳病欲解时 
附:热入血室证 
第四章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太阴病辨证纲要 
第二节太阴病本证 
第三节太阴病兼变证 
一、太阴兼表证 
二、太阴腹痛证 
三、太阴发黄证 
第四节太阴病预后 
一、太阴中风欲愈候 
二、太阴阳复自愈证 
三、太阴转属阳明证 
第五节太阴病欲解时 
第五章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少阴病辨证纲要 
一、少阴病提纲 
二、少阴寒化证辨证要点 
三、少阴病治禁 
第二节少阴病本证 
一、少阴寒化证 
(一)四逆汤证 
(二)通脉四逆汤证 
(三)白通汤证 
(四)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五)真武汤证 
(六)附子汤证 
(七)吴茱萸汤证 
(八)桃花汤证 
(九)正虚气陷证 
二、少阴热化证 
(一)黄连阿胶汤证 
(二)猪苓汤证 
三、少阴阳郁证 
第三节少阴病兼变证 
一、少阴兼表证 
(一)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二)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二、少阴急下证 
三、热移膀胱证 
四、伤津动血证 
第四节咽痛证 
一、猪肤汤证 
二、甘草汤证与桔梗汤证 
三、苦酒汤证 
四、半夏散及汤证 
第五节少阴病预后 
一、正复欲愈证 
二、阳回可治证 
三、正衰危重证 
第六节少阴病欲解时 
附:备考原文 
第六章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厥阴病辨证纲要 
第二节厥阴病本证 
一、厥阴寒热错杂证 
(一)乌梅丸证 
(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三)麻黄升麻汤证 
二、厥阴寒证 
(一)当归四逆汤证 
(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三)吴茱萸汤证 
三、厥阴热证 
第三节辨厥热胜复证 
第四节辨厥逆证 
一、厥逆的病机与证候特点 
二、厥逆证治 
(一)热厥 
1.
热厥的特点与治禁 
2.
热厥轻证 
3.
热厥重证 
(二)寒厥 
1.
阳虚阴盛厥 
2.
冷结关元厥 
(三)痰厥 
(四)水厥 
三、厥证治禁与寒厥灸法 
第五节辨呕哕下利证 
一、辨呕证 
(一)阳虚阴盛证 
(二)邪传少阳证 
(三)痈脓致呕证 
二、辨哕证 
(一)误治胃寒证 
(二)哕而腹满证 
三、辨下利证 
(一)下利辨证 
(二)实热下利证 
(三)虚寒下利证 
1.
阳虚阴盛下利证 
2.
虚寒下利兼表证 
3.
虚寒下利转归 
第六节厥阴病预后 
一、正复可愈证 
二、正衰危重证 
第七节厥阴病欲解时 
第七章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霍乱病脉证 
第二节霍乱病证治 
一、辨霍乱与伤寒下利异同 
二、霍乱治法 
(一)五苓散证、理中丸证 
(二)四逆汤证 
(三)通脉四逆加猪胆汤证 
(四)四逆加人参汤证 
(五)桂枝汤证 
三、愈后调养 
第八章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 
脉证并治 
第一节阴阳易证 
第二节差后劳复证 
一、差后劳复证治 
(一)枳实栀子汤证 
(二)小柴胡汤证 
(三)牡蛎泽泻散证 
(四)理中丸证 
(五)竹叶石膏汤证 
二、差后饮食调理 
附录一条文索引 
附录二方剂索引 
附录三古今度量衡换算 
附录四长沙方歌括·伤寒方歌括

 

上一条: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下一条:金匮要略

关闭

CopyRight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标本馆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16号